文丨云潭配资公司平台
从跟随到领跑,中国创新药令世界侧目。
当肿瘤免疫疗法领域PD-1/PD-L1单抗进入探索天花板时,希望的火炬已经由双抗技术点燃:从康方AK112为代表的PD-1/VEGF双抗让各界认识到双抗能够替代单抗(尤其是提升疗效方面),到信达IBI363(PD-1/IL2)展示了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激动剂双抗的优势。
业界的关注点逐步聚焦在哪款双抗能够在疗效、延长生存期和安全性这三个方面作为下一代基石药皆具竞争力,更好满足PD-1/PD-L1单抗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。也许维立志博全球领先PD-L1/4-1BB双抗LBL-024(奥帕替苏米单抗)就是其中最为有力的代表。
【冷肿瘤有效的广谱大药】
作为全球首个进入关键注册临床阶段的4-1BB靶向药物,LBL-024自维立志博2025年7月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后受到更多关注。
LBL-024诞生于维立志博自主研发并具有知识产权的X-body®平台,需要重点提及的是,这是一种同时靶向PD-L1与4-1BB的双特异性抗体,研发初衷是为了解决PD-1/PD-L1抗体无法解决的核心痛点。
2014年,PD-1单抗诞生K药和O药“双雄”,肿瘤免疫疗法(IO)风起云涌,K药也成功问鼎“药王”。然而,作为肿瘤免疫疗法鼻祖的PD-1/PD-L1应答率仅20%左右,易产生耐药,局限性显著。这主要是由于它仅恢复T细胞功能,几乎不改变T细胞数量。
基于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(IO 2.0),成为破题的风口。
以康方AK112(PD-1/VEGF)为代表的“免疫+抗血管生成”策略,在关键Ⅲ期HARMONi-2头对头研究中AK112疗效击败K药,无进展生存期(PFS)数据表现突出,但总生存期(OS)的期中分析未达统计学显著,这可能与VEGF靶点的拖尾效应较弱有关。且PD-1/VEGF双抗更多的是解决了PD-1和VEGF联用的毒性问题,并没有解决T细胞耗竭带来的免疫耐药问题。
信达IBI363(PD-1/IL2)在2025年北美肿瘤年会(ASCO)上展示了在提升疗效和延长生存期方面激动剂双抗的优势,因为激动剂能够激活肿瘤微环境中凋亡的人体免疫的主要战士T细胞,并能将T细胞数量从几十个扩增到几万个,从而持续长久对抗癌细胞。然而,IBI363的ASCO数据显示其安全性有较大缺陷,每个适应症都有数个因治疗死亡案例,这为其作为基石药前景打上问号。
维立志博的LBL-024(PD-L1/4-1BB)引入了能激活T细胞的激动剂4-1BB。4-1BB就像一颗“魔法子弹”,能够重新激活凋亡的T细胞并大量扩增,尤其适合对PD-1/PD-L1耐药或无效的冷肿瘤。在肺外神经内分泌癌、小细胞肺癌、胆道癌等数个已有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的癌种中,LBL-024展示了远超PD-1/PD-L1的疗效结果,显著延长生存期。期待并关注LBL-024今年下半年陆续开展临床试验的、黑色素瘤、肝癌、卵巢癌和三阴乳腺癌的数据。在安全性方面,其通过在泛癌种广泛表达PD-L1靶向肿瘤微环境,实现条件激活4-1BB作为激动剂的功能,并通过降低4-1BB的结合率来保证安全性。截至目前,在已经入组的400多病例的临床试验中,都没有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,其整体安全情况和PD-1/PD-L1单抗类似。
机制上,PD-L1可解除免疫抑制,改善T细胞的质量,起到“松刹车”效果;而4-1BB可激活T细胞,增加T细胞的数量,达到“踩油门”效果;两者联手,可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案。
从临床试验数据来看,LBL-024堪称“冷肿瘤杀手”,目前布局的8个癌种中,肺外神经内分泌癌(EP-NEC)、胆道癌(BTC)、卵巢癌(OC)等都是目前没有好疗效的药和预后极差的冷肿瘤。
在长期面临治疗困境的EP-NEC领域,LBL-024的临床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,后线单药疗法的I/IIa期临床数据显示,中位总生存期(mOS)达到了现有疗法的两倍;一线联合化疗数据更是一举打破历史纪录,RP2D剂量组ORR达到83.3%,DCR达到100%,堪称EP-NEC治疗领域的里程碑。
由于疗效突出,LBL-024比预期提前了4个多月完成肺外神经内分泌癌关键注册临床试验的全部患者入组,并在中美两大医药市场取得监管突破(中国药监局授予其治疗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突破性疗法认定,FDA授予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),意味着LBL-024有望成为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全球首款获批药物,更意味着它将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重要免疫靶点4-1BB的全球首次成药。
布局肺外神经内分泌癌仅是这款药物的起始站,维立志博目前的探索已覆盖小细胞肺癌、非小细胞肺癌、胆道癌、肝癌、黑色素瘤、卵巢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等大癌种,并已在多个癌种中取得振奋人心的临床数据,实现从单点爆破到“一药多癌”的商业价值延展。
据维立志博半年报披露,在一线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试验中,LBL-024联合化疗取得了高达86.5%的ORR和96.2%的DCR。疗效数据处于全球第一梯队,显著优于当前已获批的标准疗法。
非小细胞肺癌领域,LBL-024的临床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亲自牵头,已于今年7月开始入组,目前II期临床正快速入组中,有望为现有PD-1/PD-L1疗效不好或耐药后的巨大未满足临床需要找到解决方案。
事实上,由于医疗界看好其重大潜力,LBL-024临床试验的领导研究者(Leading PI)都是业内重磅的专家,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外,还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俭院长、医科院肿瘤医院的妇科肿瘤权威吴令英教授、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院长等。
除上述8个癌种外,LBL-024的适应症还在不断拓展中,2026年上半年将启动食管鳞状细胞癌(ESCC)和胃癌(GC)的临床研究,广谱大药的潜质十分突出。
【IO 2.0时代的基石药】
可以说,LBL-024的问世,为肿瘤免疫疗法开创了新纪元。
4-1BB(CD137)的历史可最早追溯到1989年,由(BMS)研究发现,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。第二代CAR-T治疗之所以有效,正是加入4-1BB这样的共刺激分子,从而解决了第一代CAR-T无效的问题。
然而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基于该靶点开发始终绕不开“安全”二字。甚至辉瑞、BMS等MNC均在临床二期折戟。所开发的药物因全身性、非选择性的4-1BB激活,尤其是他们用单抗作为切入点,无法做到条件激活,从而引发系统性毒副作用,尤其是严重的肝毒性。因此,只能以较低剂量使用,从而限制药效发挥。
维立志博的条件性激活设计,利用双抗的靶向机制,使4-1BB恰到好处的仅在表达肿瘤相关抗原的肿瘤微环境中激活,从而实现“最佳疗效+最低毒性”双加持,让LBL-024在下一代IO药物的竞争中成功跳出了传统4-1BB药物“毒性制约疗效”的困境,构建起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,成为推动其向IO 2.0时代核心基石药物迈进的关键底气。
观察下一代双抗的竞争格局,信达PD-1/IL-2双抗(IBI363)在临床试验中,Q3W组最高剂量3mpk,Q2W组最高剂量1mpk,整体的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高达22.8%。1mpk Q2W给药162人,151人可评估,有1例治疗期间不良事件(TEAE)引起的死亡和1例治疗相关不良事件(TRAE)引起的死亡,3mpk Q3W给药38人,15人可评估,有1例TEAE引起的死亡。
康方的AK112用于后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大样本三期临床数据明显低于预期。此前的小样本二期临床数据显示,中位PFS为8.5个月,ORR为68.4%,≥3级TEAE发生率为51.2%,而三期临床322例患者的中位PFS降低至7.06个月,ORR降低至50.6%,≥3级TEAE发生率上升至61.5%,加上PFS的HR显著性可能最终无法转化为OS的显著性,在同类竞品中的优势地位显著减弱。
对比来看,LBL-024目前临床研究中已有400多人入组,其联合化疗的耐受性良好,所有剂量均未报告剂量限制毒性(DLT),相关不良反应以1-2级为主。
癌症治疗的未来将着眼于新联合疗法,尤其是各大药企在全面发力的ADC+IO的大战略下,全球各大药企都在寻找下个IO基石药,在保证足够安全的情况下,和ADC联用提升疗效和延长总生存期。LBL-024的高安全性意味着不管是联合已有疗法或是将来联合ADC,LBL-024都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,并凭借其广谱疗效和联合治疗潜力,有望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石药物。
【千亿赛道的新标杆】
一款药物是否拥有大药潜质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天花板。LBL-024枪口对准的不仅有到2030年发病率超8万例的肺外神经内分泌癌,更覆盖小细胞肺癌(46万例)、非小细胞肺癌(260万例)等未被满足的庞大市场。
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4-1BB抗体市场到2035年将达到174亿美元。LBL-024实现了与商业化落地的同频共振。
LBL-024不仅有望成为first-in-class重磅药物,其广谱潜力更奠定了巨大的市场空间。未来,该款药物将凭借先发优势和独占性,更具议价能力和渗透率。
LBL-024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(BLA),有望2027年获批上市。如此重磅的产品进入商业化层面,将加速推动维立志博商业飞轮的良性运转。
回顾资本市场,A股自“924”后开启科技股牛市,H股在“出海+价值回归+降息周期”三重因素叠加下,创新药板块持续走牛,更是中国科技资产的顶梁柱,百利天恒、荣昌生物、复宏汉霖、百济神州等企业均受到资本青睐,股价迎来一波凌厉的涨幅。
作为后起之秀,维立志博一开始便猛攻first-in-class药物,而非从Me-too/Me-better起步,聚焦未获满足的医疗需求,敢于啃下MNC未能拿下的高地,无疑令资本更加刮目相看。
回望后视镜,2014年,PD-1单抗K药(默沙东)和O药(百时美施贵宝)问世,以黑色素瘤起手,不断拓宽治疗适应症,目前已累计近30种适应症。2024年,K药以295亿美元销售额再度问鼎“全球药王”,上市10年为默沙东创收超千亿美元,O药同样荣膺“超级重磅炸弹药物”之列。
放眼下一个肿瘤免疫疗法时代,凭借差异化创新、高价值研发管线、三大核心技术平台以及精准的市场策略,年轻的维立志博有成为世界级biotech公司的底气。
更为重要的是,如果成功上市,LBL-024将成为全球首个4-1BB靶点药物,是继CTLA-4,PD-1/PD-L1和LAG3后第四个免疫检查点成药。作为首次由中国药企研发成药的全新靶点药物,将为中国创新药再添力作,甚至重塑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产业的地位。
免责声明
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,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;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,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。
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